一、基本概念类术语

alt text
1、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
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和破坏。
2、数据安全(Data Security)
3、网络安全 (Cybersecurity)
专注于保护网络和连接设备免受攻击、破坏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机密性 (Confidentiality)
确保数据只被授权的个人或系统访问,防止泄漏。
5、完整性 (Integrity)
确保数据未被篡改、损坏,且保持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6、可用性 (Availability)
确保合法用户在需要时能够访问信息或系统。
7、威胁 (Threat)
可能对系统或信息造成损害的潜在危险。
8、漏洞 (Vulnerability)
系统中的弱点,攻击者可以利用其进行攻击。
9、风险 (Risk)
威胁利用漏洞成功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和后果。
10、攻击面 (Attack Surface)
系统中所有可能被攻击的入口点的总和。
11、社会工程学 (Social Engineering)
利用心理操纵欺骗目标泄露机密信息的非技术性攻击方式。

二、攻击类型术语

1、DDoS 攻击 (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 Attack)
使用多个设备同时向目标系统发送请求以导致系统瘫痪。

2、钓鱼攻击 (Phishing)
伪装成可信来源,通过邮件或网站骗取用户敏感信息。
3、零日攻击 (Zero-Day Attack)
在漏洞被发现但尚未修补时,攻击者迅速发起攻击。
4、中间人攻击 (Man-in-the-Middle Attack)
攻击者在通信双方之间窃听或篡改数据。
5、勒索软件 (Ransomware)
加密受害者数据,要求支付赎金以恢复访问。
6、SQL 注入 (SQL Injection)
向数据库插入恶意 SQL 代码,从而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库。
7、跨站脚本攻击 (XSS)
将恶意脚本注入到可信网站,以便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
8、恶意软件 (Malware)
任何旨在破坏系统、窃取数据或执行其他恶意操作的软件。
9、木马 (Trojan Horse)
伪装成合法软件,但实际上执行恶意操作的程序。
10、后门 (Backdoor)
允许攻击者绕过认证机制进入系统的隐藏入口。

三、防御机制术语

1、防火墙 (Firewall)
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的安全设备或软件。

2、入侵检测系统 (IDS)
监测网络或系统中的恶意活动和违规行为。
3、入侵防御系统 (IPS)
不仅检测,还能够阻止和响应威胁的安全工具。
4、多因素认证 (MFA)
结合多种验证方式(如密码和指纹)来增强安全性。
5、加密 (Encryption)
使用算法将数据转换为不可读的格式,仅允许授权方解密。
6、哈希 (Hashing)
将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唯一值,用于验证完整性。
7、蜜罐 (Honeypot)
用于引诱和检测攻击者的陷阱系统。
8、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 (SIEM)
收集、分析安全事件数据的平台,用于威胁检测和响应。
9、零信任 (Zero Trust)
假设内部和外部网络均不可信,要求严格验证每个访问请求。
10、端点保护 (Endpoint Protection)
针对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的安全保护措施。
11、攻防演练
12、红蓝对抗

四、数据保护与隐私术语

1、数据泄露 (Data Breach)
敏感信息未经授权泄露到非预期环境的事件。
2、数据分类 (Data Classification)
根据敏感性和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级管理。
3、数据脱敏 (Data Masking)
隐藏真实数据以保护隐私的方法。
4、访问控制 (Access Control)
管理用户访问权限的机制,分为强制、角色和基于属性的控制。
5、隐私影响评估 (PIA)
评估新项目或技术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影响。
6、合规性 (Compliance)
遵循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例如 GDPR 和 HIPAA。
7、匿名化 (Anonymization)
处理数据以消除个人身份信息。
8、去标识化 (De-Identification)
去除或改变数据中的个人标识信息。
9、个人身份信息 (PII)
可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如姓名、地址或身份证号。
10、数据安全性 (Data Security)
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中的安全。
11、个人信息保护法

五、网络协议与技术术语

1、HTTPS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通过加密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2、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使用加密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创建安全的通信隧道。
3、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用于加密网络通信的协议,HTTPS 的核心技术。
4、IPSec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用于保护 IP 网络通信的一组协议。
5、SSH (Secure Shell)
提供加密的远程登录和命令行管理功能。
6、DNS 安全扩展 (DNSSEC)
验证 DNS 数据真实性的安全协议。
7、MAC 地址过滤
通过限制接入设备的 MAC 地址提高网络安全。
8、端口扫描 (Port Scanning)
检测目标系统开放的网络端口,用于安全评估。

9、IPv6 安全
新一代 IP 协议提供了内置的安全功能,如更强的加密支持。
10、无线加密协议 (WPA3)
提供更高安全性的无线网络加密标准。

六、法律与伦理术语

1、黑客 (Hacker)
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可用于攻击或防御。
2、白帽 (White Hat)
使用技术进行合法和道德攻击测试的网络安全专家。
3、灰帽 (Grey Hat)
介于白帽和黑帽之间的角色,可能未获授权但无恶意。
4、黑帽 (Black Hat)
进行非法攻击以窃取数据或破坏系统的人员。
5、网络犯罪 (Cybercrime)
涉及网络或计算机的非法活动。
6、道德黑客 (Ethical Hacker)
获得授权以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的专业人员。
7、安全审计 (Security Audit)
评估系统或组织的安全状态和合规性。
8、威胁建模 (Threat Modeling)
分析系统潜在威胁并设计防御措施的过程。
9、网络战 (Cyber Warfare)
国家级的网络攻击活动,旨在破坏或削弱敌方基础设施。
10、隐私政策 (Privacy Policy)
描述如何收集、使用和保护用户数据的规则。

七、高级技术与方法术语

1、沙盒 (Sandbox)
隔离执行程序或代码的环境,用于检测潜在的恶意行为。
2、深度防御 (Defense in Depth)
通过多层次的安全机制,降低单点失效风险的策略。
3、模糊测试 (Fuzz Testing)
自动生成随机数据输入目标系统,检测漏洞的测试方法。
4、网络分段 (Network Segmentation)
将网络分割成多个部分,以限制攻击范围。
5、态势感知 (Situational Awareness)
实时监测和理解网络安全状态,预测和应对威胁。
6、威胁情报 (Threat Intelligence)
收集、分析和共享关于威胁的情报数据,以增强防御能力。
7、行为分析 (Behavioral Analytics)
通过分析用户和设备行为模式,检测异常和潜在威胁。
8、零日漏洞管理
通过补丁、监控和检测防范未知或未公开的漏洞。
9、基于风险的认证 (Risk-Based Authentication)
根据访问者的风险评分动态调整验证强度。
10、分布式欺骗 (Distributed Deception)
使用虚假系统和数据迷惑攻击者,转移攻击目标。

八、安全工具术语

1、Wireshark
流行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用于监控和分析流量。
主要功能:

  • 数据包捕获和分析:Wireshark 能将网络接口置于混杂模式,捕获所有网络上的流量,包括本不应传递到本机的 Unicast 数据包。
  • 多协议支持:Wireshark 支持数千种协议,从 TCP/IP、HTTP 到更复杂的协议,如 MPLS 和 VPN。
  • 实时分析:Wireshark 可以对实时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帮助网络工程师快速定位网络故障。
  • 深入过滤:Wireshark 提供了强大的过滤功能,可以根据特定条件筛选出感兴趣的数据包,如源/目的 IP、协议类型等。
    2、Nmap
    网络扫描工具,用于发现网络设备和端口。
    主要功能:
  • 端口扫描:Nmap 通过扫描网络设备的端口,帮助网络工程师识别开放的端口及其服务,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 操作系统检测:Nmap 通过特定的网络指纹识别技术,可以推测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版本。
  • 服务版本探测:Nmap 还可以检测开放端口上运行的服务及其版本,以便进一步评估漏洞风险。
  • 脚本引擎:Nmap 包含了一个强大的脚本引擎,可以执行多种定制化的任务,如暴力破解、漏洞扫描等。
    3、Metasploit
    漏洞利用工具框架,广泛用于渗透测试。
    4、Infection Monkey
    自动化渗透测试工具
    主要功能:
  • 模拟网络攻击:Infection Monkey 可以自动模拟各种网络攻击场景,如弱口令攻击、网络拓扑探测和 lateral movement(横向移动)等。
  • 零信任架构测试:它可以帮助企业检测是否正确实施了零信任网络架构,确保敏感数据不会被未经授权的设备或用户访问。
  • 持续测试:与传统的渗透测试不同,Infection Monkey 可以持续运行,实时监控网络的安全性。
    5、Snort
    开源的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
    6、OpenVAS
    开源漏洞评估工具,可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
    7、Burp Suite
    测试 Web 应用程序安全的工具,支持漏洞扫描和注入测试。
    8、Kali Linux
    专为渗透测试和网络安全评估设计的 Linux 发行版。
    9、John the Ripper
    强大的密码破解工具,用于测试密码强度。
    10、Aircrack-ng
    专注于无线网络安全的工具套件。
    11、Sysmon
    Windows 系统监控工具,记录系统活动以便分析。

九、攻击矢量术语

1、供应链攻击 (Supply Chain Attack)
针对软件或硬件供应链的攻击,以便间接渗透目标。
2、侧信道攻击 (Side-Channel Attack)
通过分析硬件或软件的物理属性(如电磁波或能耗)获取信息。
3、跨站请求伪造 (CSRF)
利用已认证用户的身份向网站发起未经授权的请求。
4、点击劫持 (Clickjacking)
利用透明或隐形元素引诱用户点击攻击者选择的内容。
5、Session 劫持
窃取用户的会话令牌,从而冒充用户访问系统。
6、无线网络钓鱼 (Evil Twin Attack)
设置伪造的无线接入点,诱骗用户连接以窃取数据。
7、旁路攻击 (Bypass Attack)
绕过现有安全机制,直接访问目标系统。
8、密码喷洒 (Password Spraying)
使用常见密码在多个账户上尝试登录,降低锁定风险。
9、社交网络钓鱼 (Spear Phishing)
针对特定个人或组织的定制化钓鱼攻击。
10、蓝牙嗅探 (Bluetooth Sniffing)
拦截蓝牙通信以窃取数据或注入恶意代码。

十、漏洞管理术语

1、漏洞披露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向供应商或公众报告漏洞的过程。
2、补丁管理 (Patch Management)
监测、测试和应用软件更新以修补漏洞。
3、威胁建模 (Threat Modeling)
系统性地分析潜在威胁,并设计防御措施。
4、攻击图 (Attack Graph)
显示攻击者可能利用的路径和方法的图示。
5、脆弱性评分系统 (CVSS)
用于评估漏洞严重性的标准化评分系统。
6、漏洞利用 (Exploit)
针对特定漏洞设计的攻击代码或方法。
7、修复时间 (Time to Patch)
从漏洞被发现到修复所需的时间。
8、漏洞库 (Vulnerability Database)
汇总已知漏洞信息的数据库,例如 NVD 和 CVE。
9、动态应用安全测试 (DAST)
在运行时分析应用程序漏洞的测试方法。
10、静态应用安全测试 (SAST)
分析应用程序源代码以发现潜在安全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或转载相关: